幼稚園課程標準-常識領域這是我民國87年就讀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士後幼稚園學分班時整理的資料,找了一段時間後,竟然還能找到資料,有點高興。把它保留在網路中,和大家分享,以免因為家裡空間狹小而丟棄;不能和大家分享,也覺得可惜。經過教改後,現在已沒有幼稚園課程標準了,但是如果不把它當成死板的標準看,而是用來當作取材的參考,其實還是蠻實用的喔!因為幼稚園課程標準內容太多了,所以分成幾個 領域上傳與大家分享喔! 常識一、目標(一) 啟發幼兒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關注與興趣。(二) 引導幼兒觀察與分析自然和社會環境。(三) 培養幼兒愛護自然及社會生活的習慣與態度。(四) 激發幼兒對數、量、形之學習興趣,並有簡單應用的能力。(五) 培育幼兒學習自然科學的正確概念、態度與方法。二、範圍(一)社會1.內容(1)家庭、社區的生活及社會機構;認識家庭、社區的實際生活,以及一般與幼兒日常生活有關的社會機構。?關於家庭、鄰里、學校、商店、郵局、警察、消防隊、醫院、車站、碼頭、飛機場、動物園、兒童樂園、電視公司、科學館、圖書館、博物館等的功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。關於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育、樂與日常生活的關係。R認識我國重要的節日與民俗活動。¯尊敬國旗、國父及先總統蔣公並敬愛國家元首。°民主生活的基本了解與實踐。±當地名勝古蹟之認識、欣賞與愛護。(2)對外界事物及現象的關注與興趣;對周遭事物及社會現象的關注與興趣。?了解家庭、幼稚園及社會之間的不同,並了解它們之間的每一個人都是要互助合作的。對周遭所發生的事物表示關心與興趣。R與生活有關係的各種公共設施和交通工具感到興趣與關注。¯輔導幼兒參與幼稚園的集會活動。(3)個人生活習慣與態度:輔導幼兒養成個人生活中,應有的習慣與態度。?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。生活有規律。R活潑開朗。¯愛惜物品。°集中注意力來工作或遊戲。±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2做事有耐心。(4)社會生活習慣與態度:輔導幼兒養成社會生活中應有的習慣與態度,並態適應團體生活。?家庭生活方面ㄅ孝順父母及長輩。ㄆ幫助父母做家事。ㄇ兄弟姊妹間相親相愛。ㄈ和家人分享快樂。ㄉ養成良好的基本習慣。(如飲食、睡眠、清潔、穿衣、排泄、收拾等)。幼稚園生活方面ㄅ喜歡上學、親近老師,並能適應幼稚園的生活。ㄆ與友伴相親相愛,共同遊戲或工作。ㄇ能與別人分享,知道感謝。ㄈ愛惜公共玩具、工具等物品,並能輪流使用。R社會生活方面ㄅ對人親切有禮。ㄆ接受別人的好意或東西時會致謝,打擾別人時能致歉。ㄇ能遵守父母、師長、朋友的約定。ㄈ能完成父母或師長所分配工作。ㄉ愛惜公共場所的物品及維持公共場所的衛生。ㄊ知道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表示尊敬。2.實施方法(1)教材編選?符合常識社會的教育目標。配合幼兒的身心發展、需要和興趣編選教材。R所選擇的教材要以幼兒的生活為中心,能親身體驗及感受的,並由近至遠。¯內容應配合時令節日。°配合社會及社區的需要。±適合國家的地理環境及人文、風俗習慣。2配合幼稚園本身的條件。3內容不應只偏重認知方面,應涵蓋習慣、態度的養成以及生活技能的學習。’所編選、所設計的活動,必須要前後互相連貫與銜接,注意一天主題的展開與延續,以至最後的統整。μ常識社會應與其他各領域互相配合,作統整性的設計。?應多利用鄉土教材或廢物利用做為教學資源。(2)教學方法?應多利用下面的方法來教學 ㄅ討論。ㄆ參觀。ㄇ觀察。ㄈ角色扮演。ㄉ郊遊。ㄊ搜集和展覽。ㄋ拜訪親友。 讓幼兒從各種活動的親身感受、體驗及觀察中,充實幼兒的生活經驗,避免用直接灌輸的教學方法。 (3)實施要點?入園之初,以輔導幼兒能夠適應園內的團體生活為先,進而輔導幼兒願意參與活動,喜歡參加團體活動,從中培養幼兒合群的習性。有關習慣的養成、態度的培養,以及家庭倫理觀念的建立,必須要配合幼兒的身心發展,同時要與家庭取得聯繫,共同來實施,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。R教師要有耐心和愛心,從不斷重覆和練習中、建立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社會態度。¯有關節日及地方性的節令活動,宜加選擇,不但須具有教育意義,同時要配合幼兒的身心發展。°大社會周圍的「人」「事」與「偶發事項」都是本課程活的教材,教師應把握機會,輔導幼兒觀察與討論。±園外的參觀活動,應注意安全,教師必須要事先勘查地點,並做好預備工作。2參觀回來後,輔導幼兒報告見聞,檢討並展開參觀後的活動。(二)自然1.內容(1) 常見的動植物:常見的鳥獸、昆蟲、水裏的動物、花草、樹木、果菜等之認識與探討。 (2) 飼養與栽培:幼稚園內動植物之飼養與栽培,附近區域動植物之欣賞與觀察。 (3) 自然現象:日、月、星、地球、風、雨、雷、電、天氣、四季、地震等觀察。 (4) 自然環境:明瞭空氣、陽光、水、電、溫度等,對動植物的生長及人類生活的影響。 (5) 人體的構造:認識身體各部分主要器官的名稱、功能與衛生。 (6) 衛生常識:明瞭簡易的衛生常識並能實行。 (7) 動力與機械:明瞭簡單的動力、機械及日常應用的物質與人類生活的影響。 (8) 工具與用具: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、用具之認識與探討,並能從操作使用中注意安全。 2.實施方法(1)教材編選?符合常識自然的教育目標。適合幼兒的能力、需要、興趣。R取材應以幼兒身邊可以接觸到、感受到的為主,並與時令季節配合。¯設計時應注意常識自然與其他各領域的關聯性和統整性;同時注意科學教育、生活教育和創造思考間之相互配合。°每一種科學活動,在設計時應包含下面三種主要行為目標:ㄅ科學概念的獲得:所編選教材,須依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,與小學銜接而不重疊。ㄆ科學方法的學習(ㄅ)觀察。(ㄆ)比較。(ㄇ)分類。(ㄈ)配對。(ㄉ)對應。(ㄊ)序列。(ㄋ)發表。(ㄌ)實驗。(ㄍ)應用10以內的數字。(ㄎ)推理。ㄇ科學態度的培養(ㄅ)好奇進取。(ㄆ)負責合作。(ㄇ)虛心客觀。(ㄈ)細心。(ㄉ)信心。(ㄊ)耐心。(ㄋ)發表。(ㄌ)自動自發。(ㄍ)喜歡創造。(ㄎ)欣賞。2科學教具的種類:教師可依不同的單元及活動性質設計教具,教具的種類約可歸為下列四種:ㄅ配對:將相同的東西配成對。ㄆ分類:將相同的東西歸在一起。ㄇ對應: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東西,做一對一的對應,以比較那邊多?那邊少?或一樣多?ㄈ序列:如數的順序排序或大小、長短、粗細之依序排列。(2)教學方法?讓幼兒透過五官的感受,從做中學習。因此教師必須備有實物或教具,讓每一位幼兒實際操作,親自體驗,如用眼睛去看,用耳朵去聽,用鼻子去嗅,用嘴巴去嚐,用手去摸,從中發現學習。教師還可用下列數種遊戲的方法來引導,如:ㄅ照顧遊戲:飼養動物及栽種植物。ㄆ操作遊戲:工具、用具、玩具的使用與操作。ㄇ實驗遊戲:各種試探遊戲,如洞口大小不同漏斗的漏沙遊戲;不同顏色混合的色水遊戲;磁鐵的遊戲等等。ㄈ觀察遊戲:觀察自然界的動植物及自然現象等等。ㄉ發表遊戲:上述四種遊戲後的發現,傳達給別人時,所表演的方法,如模仿遊戲、木偶戲等。自然科學輔導的方法,應重視幼兒整個學習的過程,因此動機的引起非常重要。引起動機要恰到好處,過於詳盡,往往不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和學習的動機;過少往往不能激發幼兒的思考。R要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幼兒自由操作,在操作的過程中,教師要激勵幼兒運用思考,從中發現,了解事實及解決問題。¯注意問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技巧。°教師應經常和幼兒做活動的前與活動後的討論,以啟發幼兒的思考、想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(3)實施要點?教師應提供豐富的材料、教具、布置適當的環境,讓幼兒從遊戲(操作)中,透過五官的感受,親自體驗、比較與探索來學習。利用自然環境,讓幼兒從實際的觀察、飼養、栽種等具體活動中,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及喜愛觀察的態度。R需要長時期觀察、實驗的學習活動,教師應輔導幼兒逐日去觀察,並記載或討論報告經過的情形。¯每一種科學活動,在設計及輔導時,雖涵蓋三種主要行為目標,即科學概念的獲得,科學方法的學習,科學態度的培養。惟在輔導時注意幼兒整個學習的過程,不應只重視結果的學習。同時更要注意目標以外的學習,因此對於幼兒所發現的問題,要把握時機,做適當的引導。°若要從事戶外教學,應注意各項安全問題。(三)數、量、形的概念1.內容(1) 物體數、量、形之比較:比較物體的大小、多少、長短、輕重、厚簿、高低等。 (2) 認識基本圖形:認識正方形、三角形、長方形、圓形等。 (3) 物體的單位名稱:明日常見物體的數與單位,如一張紙、二隻狗、三朵花等。 (4) 順數與倒數:知道十以內數的順序,並知順數與倒數。 (5) 方位:認識上下、前後、中間、左右等。 (6) 質量:明瞭同等數量的物品,在形狀改變時,其數量不變。 (7) 阿拉伯數字:辨認零至十的阿拉伯數字。 (8) 時間概念: ?透過日常生活,對時間感到興趣與關注。知道星期日至星期六的正確說法。(9)結合與分解:了解十以內數目的結合與分解,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。2.實施方法(1)教材編選?教材的編選與排列,應配合幼兒認知發展階段。將數、量、形融入有關的單元活動中,並與其他各課程領域互相配合設計。(2)教學方法?隨機教學: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,教師應隨時隨地把握情境及機會,比較東西之間的大小、長短、高低、粗細、遠近、厚薄、輕重、快慢等,以及做一對一的對應,比較東西之多少。 利用實物教學:將數、量、形融入相關的單元中,利用實物操作學習。 R利用教具教學:將數、量、形的概念設計成教具,如積木類、圖片卡、阿拉伯數字卡、點數卡等等,讓幼兒操作教具學習數概念。 ¯透過團體遊戲學習數概念:如賽跑比較快慢、投射紙飛機比較遠近等等。 °從有規律的日常生活,及每週、每日幼稚園的主要活動,啟發幼兒對時間的關注與興趣。 (3)實施要點?數、量、形概念的輔導,必須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,注意個別差異,並做個別輔導。注意幼兒期數、量、形的輔導,重在操作實物,從中建立數的初步概念,而不是唱數,因此輔導時盡量讓幼兒從日常生活中,以及融入各單元中學習數、量、形的概念與應用。R開始輔導時不數數,先輔導幼兒做分類、配對及對應,比較多少或相等之概念。三、評量(一)幼兒方面1.社會?關注環境中的人和事並能適應。說出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重要社會機構。R在各種社會場合中,能隨時隨地注意學習,充實生活經驗。¯參觀回來後,能和大家共同討論,並能簡單報告所見所聞。°了解重要紀念日及節日與風俗習慣的意義,而沒有迷信的觀念。±表現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與態度(參照(一)社會1.內容之R)。2能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禮儀規範並能實踐。3表現良好的社會生活習慣與態度。(參照(一)社會1.內容之¯)。’了解家庭及社會各種常見機構與人類日常生活的關係。μ在團體中表現互助、合作、樂群及民主精神。2.自然?對自然事物或自然現象表示關注,並有好奇探究興趣。對常見的動物、昆蟲等感到興趣,並樂意飼養及觀察牠們的動態和生活等。R喜歡栽種常見的花草、果菜及樹木,並實地觀察牠們生長情形。¯對所飼養動物及栽種植物,無論是自己的或別人的,都能加以愛護。°參觀動物園、果菜園或郊遊時,能利用機會實地觀察探究,並愛護周遭的事物。±知道日常生活與自然的密切關係,並能適應。2能說出人體主要部分的名稱及功能。並能保持其清潔衛生。3會使用日常生活中,常用的簡單工具和用具,並注意安全(如剪刀、打洞機、訂書機、膠帶台、鏟子、放大鏡等)。’對自然現象發生疑問時,能注意觀察、試探並自我思考。μ喜歡接觸大自然,並會利用自然界的事物做遊戲活動。?會運用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探究自然。3.數、量、形的概念?能就物體說出其形狀,辨別大小、多少、長短、輕重、厚薄、高低以及遠近、快慢等。能正確操作實物、玩具、圖片卡的配對、分類及對應。R排隊時能辨別前後、中間等方位。¯能依指示指出上下、前後、中間及左右等。°會在實際情形中應用比較數量(如我比你高;我的牛奶比你多等)。±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各物的數目及單位(如三隻貓;一條魚;五個人等)。2對數有興趣,喜歡計數日常生活中的物品,並作比較。3能辨認零至十的阿拉伯數字,並了解數字所代表的真正含意。’能做實物或圖片卡和阿拉伯數字卡的配對及順序排列遊戲。μ能說出同等數量的物品,如何改變形狀或排列方式,其數量均不變。?能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,應用十以內數的結合與分解。能分辨上午、中午和下午。R能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名稱。(二)教師方面 1.社會?經常與幼兒家庭取得密切的聯繫,以求得園內和家庭生活習慣的一致。經常設計參觀活動,回園後引導幼兒共同討論,報告所見所聞,並輔導幼兒展開相關的各種遊戲活動。R隨時注意幼兒、觀察幼兒並做記錄,以為個別輔導的參考資料。¯隨時配合幼兒興趣、能力和需要做隨機教學。°從日常生活中,隨時注意幼兒良好態度和生活習慣的培養。±經常利用鄉土教材或就地取材,隨時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,輔導幼兒觀察及思考。2教材的選擇,能以幼兒為出發點,並逐漸擴展其經驗。3本身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態度,足以為幼兒榜樣。2.自然?能把握環境和機會,激發幼兒對自然事物的關注與興趣。能依幼兒的身心發展及個別的能力、需要和興趣來輔導。R能提供適當的環境、設備及材料,輔導幼兒親身操作、體驗、比較與探討。¯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充實教學。°能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輔導幼兒學習。3.數、量、形的概念?能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物做隨機教學。使用教具或實物來教學,不用抽象的數學符號來教學。R經常設計並製作教具,讓幼兒操作學習數、量、形的概念。¯不做刻板的正式教學,配合單元設計新穎的活動,讓幼兒透過戲來學習。°了解與評量每一個幼兒數、量、形的概念發展,並作個別輔導。±安排豐富生動的環境,激發幼兒自動學習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- Jan 05 Thu 2012 00:45
幼稚園課程標準-常識領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